2007年10月24日 星期三
東京 皇居
位置:
東京都的總面積為2,162平方公里,包括23個特別區、26個巿、5個町和8個村,並與周邊的千葉、神奈川、埼玉…等縣構成「首都圈」。各特別區、市、町、村皆設有獨立的行政役所,東京都廳則位於西新宿。目前東京都約有1,255萬人口(相當於全日本的1/10),整個東京都會區(包括橫濱等周邊都市)總人口高達3,375萬,是全球最大的都會區。
特色
皇居 :
地圖: 已刪除
皇居是指日本天皇居住的宮殿,古代因為沒有定都的想法,所以古代的皇居經常變更,幾乎都是以該天皇的即位地為國都,並以該天皇原本居住之宮室為皇居。
今上天皇(明仁天皇)所居的皇居位於東京千代田區。在明治維新後,日本首都由京都遷移至江戶,並易名為東京,原江戶城則被改成為天皇的居所。由1888年至1948年皇居的正式名稱是宮城。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東京皇居曾受到美軍的轟炸,至1968年依據原貌重建。
東京皇居大部份地方均不對公眾開放,只有東面的皇居東御苑開放予遊客參觀。皇居內部每年開放兩次,分別在天皇誕生日及新年的次日(1月2日)。皇室的事務及皇居的管理均由宮內廳負責。雖然皇居的位置鄰近東京站,而東京又有極為綿密的地下鐵路網,但並沒有任何一條穿過皇居的地底下。
資料來源
皇居-Wikipedia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9A%87%E5%B1%85&variant=zh-tw
2007年10月18日 星期四
巴里羅切 小瑞士
巴里羅切位於阿根廷黑河(Río Negro)省境內,位處於安地斯山脈及那威瓦皮(Nahuel Huapi)湖旁。
位置:
地圖:
特色
巴里羅切Bariloche(小瑞士)
巴里羅切因為擁有天然的湖光山色,且隨著季節轉換都有其不同的特色,因而成為南美著名的觀光勝地,在阿根廷,到巴里羅切畢業旅行是每個中學生的例行功課。
巴里羅切的全名為「聖‧卡羅斯‧迪‧巴里羅切」(San Carlos de Bariloche),很長且很繞口,不是阿根廷人太無聊,而是其來有自的,首先「Bariloche」一詞來自當地原住民語:意指「在山另外一邊的人」。而在1895年,一位來自智利的德裔商人Ramos Generales de Don Carlos Wiederhold來此開設貿易站,並將其店命名為「Don Carlos de Bariloche」,當他的智利貿易夥伴要寫信給他時,總是將他的名字誤寫為San Carlos de Bariloche,而隨著店裡的生意日益鼎盛,這個名稱也日漸遠播,1905年當該城市正式成立時便以此為市名。
那威瓦皮湖,據說他的面積是阿根廷首都的六倍,坐落於那威瓦皮國家公園(Parque y Reserva Nacional Nahuel Huapi)內,該國家公園是阿根廷第一大國家公園,橫跨黑河(Río Negro)及Neuquén兩省,公園內除了群峰圍繞外,還有大小湖泊星羅棋佈。
資料來源
奇摩部落格-Hola! Mis amigos!!
http://tw.myblog.yahoo.com/vida-latinoamericana/article?mid=973&prev=977&next=963
2007年10月10日 星期三
哥本哈根 厄勒海峽大橋
地理
位置:
北緯55度43分 東經12度34分
哥本哈根城市建立之際的名稱為“Kjøbmandehavn”,意為“商人的港口”。英語的名稱來自於低地德語-“Kopenhagen”,中文譯名也由此而來。哥本哈根擁有北歐地區最大的航空港-哥本哈根機場,是世界交通的樞紐。哥本哈根位於丹麥西蘭島東部,與瑞典的馬爾默隔厄勒海峽相望。厄勒大橋將哥本哈根和馬爾默連接起來,成為北歐地區最大的城市群。這兩座城市都位於厄勒地區,該地區是斯堪的納維亞地區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
特色
厄勒海峽大橋:
地圖:已刪除
厄勒海峽大橋是一條行車鐵路兩用,橫跨厄勒海峽的大橋。其大橋隧道兩者結合的長度,是全歐洲最長的行車鐵路兩用的大橋隧道。這條大橋連接丹麥首部哥本哈根和瑞典城市馬爾默這兩個都會區,而歐洲E20公路則在橋上經過。
大橋的主跨是世界上其中一段最長的斜拉橋主跨,有490米。而橋塔高204米,大橋則全長7,845米,大概是瑞典和丹麥大陸距離的一半,重8,200萬公斤。而其餘的距離則位處在Peberholm(Pepper islet)這個人工島上,有4,055米長。這個名稱源自對岸的薩爾特島(Saltholm)。Peberholm島位處丹麥,島上有一段隧道,長4,050米,當中3,510米在海底下,而兩端則各有270米的引道。在島上,兩條鐵路線位於行車路的下方。大橋橋面和水平面間有一段高57米的空間供船隻航行,不過絕大多數的船隻往來都使用杜洛格敦海峽(Drogden),即是隧道所在的地方。
大橋的最後一段於1999年8月14日接上。丹麥王儲弗雷德里克和瑞典公主維多利亞在大橋中間相遇,慶祝大橋完工。而官方的落成儀式則在2000年7月1日舉行,由丹麥皇后瑪格麗特二世和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主持,在翌日開於給車輛使用。在大橋啟用前,有79,871名跑手參與一場在2000年6月12日舉行的半馬拉松的比賽,稱為Broloppet(在橋上競跑),由丹麥的阿瑪蓋爾(Amager)到瑞典的斯科訥省(Skåne)。
初時大橋的使用量並沒有預期般多,主因是大橋的收費。但到了2005年和2006年,大橋的交通流量急劇上升,主因是很多丹麥人到瑞典置業,在丹麥上班,因為馬爾默的房屋價格較哥本哈根低很多。
資料來源
厄勒海峽大橋-Wikipedia
2007年10月4日 星期四
孟買 Chhatrapati Shivaji Terminus火車站:
位置:
北緯18° 57' 53" 東經72° 49' 33"
孟買位於印度西海岸外的撒爾塞特島,瀕臨阿拉伯海。該市擁有一個天然深水良港,這個港口承擔印度超過一半的客運量,貨物吞吐量也相當大。
特色
Chhatrapati Shivaji Terminus火車站:
地圖:已刪除
舊名維多利亞終點站,Victoria Terminus,縮寫為CST 或 VT)位於印度孟買市內,是孟買郊區鐵路一座歷史悠久的火車站,也開行一些長途列車。它作為印度中央鐵路公司總部,是印度最繁忙的火車站之一。2004年7月2日,這座車站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車站建造於1888年,是一座華麗的威尼斯哥德式建築,展現出維多利亞時期義大利哥德復興建築風格與傳統印度建築風格的融合。內部的木雕、瓷磚、鐵飾和黃銅扶手,售票處的鐵格子,巨大樓梯的欄桿,以及其他裝飾物都是孟買美術學校學生的作品。這座車站 19世紀鐵路建築先進結構和技術奇跡的實例。
車站花費10年時間才建成,命名為「維多利亞終點站」以紀念在位的維多利亞女王。1996年,在馬哈拉施特拉邦執政的濕婆神軍黨政府根據其恢復印度名稱的政策,將這座車站更名為賈特拉帕蒂·希瓦吉終點站,以17世紀著名馬拉地人國王命名。不過,維多利亞終點站或VT這個名稱已經使用很久,仍被該市居民廣泛使用。
資料來源
賈特拉帕蒂·希瓦吉終點站-Wikipedia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B4%BE%E7%89%B9%E6%8B%89%E5%B8%95%E8%92%82%C2%B7%E5%B8%8C%E7%93%A6%E5%90%89%E7%BB%88%E7%82%B9%E7%AB%99&variant=zh-tw
世界遺產索引
http://www.what.org.tw/db/detail.asp?hid=182